臺灣東部海域近日頻繁出現鯨魚擱淺事件,引起海洋生態學者與環保團體高度關注。根據國立海洋大學海洋生物研究中心的最新調查報告,這些擱淺現象並非單一因素所致,而是自然環境異常、海洋噪音污染及鯨魚群體行為失調等多重因素交織的結果。專家指出,海水溫度異常升高及海流變化,導致鯨魚的導航系統受到干擾,增加迷失方向的風險。此外,海底地震與人類海上活動如軍事演習、船舶噪音亦嚴重影響鯨魚的聲波感知,進一步加劇擱淺事件的發生頻率。海洋生態學者林博士強調:「鯨魚作為頂級掠食者,其擱淺不僅反映海洋環境的壓力,也將引發食物鏈斷裂,對整體海洋生態系統造成深遠影響。」此現象警示人類必須加強海洋環境保護,減少人為干擾,確保海洋生物多樣性與生態平衡。環保組織呼籲政府與民間共同推動海洋保育政策,並加強監測與研究,及時掌握鯨魚擱淺的動態與成因,為未來制定有效的保護措施提供科學依據。唯有全社會協力,方能守護海洋生命的永續發展。...
More